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要 闻 >  时 政 >  正文
钢铁产业结构调整,供需两端面临挑战
阅读数:28 发布时间:2025-05-23 08:31:00 来源:我的钢铁 相关关键字: 要 闻   时 政 打印

5月22日,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期货大厦举行。在钢铁论坛上,行业专家从生产、贸易、金融、宏观环境等维度深入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。
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表示,自2009年螺纹钢期货上市以来,钢铁行业经历了16年的快速发展与调整。2020年,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.65亿吨的历史峰值,但此后逐年下降,2024年降至10.05亿吨,累计减少6000万吨。

品种结构方面,刘彪认为,尽管粗钢总量下降,但品种分化明显。螺纹钢产量从2020年的2.66亿吨降至2024年的1.95亿吨,减少7100万吨,而同期热轧板卷增加9500万吨。这一趋势与上期所的持仓量和成交量变化相符,表明板材需求持续增长。

进出口贸易方面,刘彪介绍,近年来我国钢材出口呈现增长趋势,2023年出口量为1.1亿吨,接近2016年1.12亿吨的历史峰值。与2015年相比,2024年长材出口占比大幅下降、板材出口占比显著提升,表明钢材出口正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。

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表示,2014年至2023年,我国钢铁市场经历了多轮周期性波动,现货价格宽幅震荡,这背后,是宏观经济周期、供需矛盾、政策调控(如环保限产)及国际大宗商品联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螺纹钢、热卷等产品金融属性的增强,影响现货市场价格的因素更加错综复杂。

针对黑色产业链的金融化趋势,张旭认为,近年来,黑色系商品相应的衍生品市场也在持续发展,黑色系商品期货已经形成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品种格局,其在价格发现、套期保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与现货业务的结合也更加紧密。套期保值是结合现货交易的期货操作,实际上是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行为,目的是将不可控风险转换为可控风险,从而实现企业稳健经营。

张旭特别提到,近年来黑色系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,场内期权、场外衍生工具的创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风险管理选择。此外,他认为,黑色系产业链客户分布广泛,涵盖房地产、基建、机械制造等领域,区域需求差异显著。所以,黑色系产业链为衍生工具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。

在宏观方面,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认为,当前全球宏观形势正在经历方向性的转变。她强调,近期日债与美债利率的同步异动,正是这种变化的集中体现。

基于对全球格局的深度观察,周君芝系统性地阐述了重塑中长期投资逻辑的五大主线:一是贸易摩擦。她认为,当前,关税博弈已超越单纯的税率调整,实质上是全球经贸秩序和金融条件的变化。二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。周君芝特别提到,国内财政政策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。三是我国需求增长模式和财政、货币调控框架。四是美国经济“例外论”。她分析称,虽然美股过去两年表现良好,但今年以来美股震荡波动,预示着“美国例外”逻辑正在发生变化。五是全球科技革命。周君芝判断,当前,全球正处于重大科技突破和全面应用爆发的临界点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分享到:
相关推荐: 价格行情 行业动态 专家论谈 国内要闻
尊重合法版权,反对侵权盗版。若本网有部分文字、摄影作品侵害到您的权益,我们深感抱歉,并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核对,我们收到邮件后会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寻求解决方案。
我们的邮箱是:1832405691@qq.com 欢迎您的来信!
 
热门资讯排行
  •